HOMECONTACT

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AdobeFlash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佳 作 ■《血漢橋》陳念雍

 

 

作者簡介

 

1967年盛夏生於新竹一個夢幻的小鎮---關西,現居台北。日本國立佐賀大學經營系畢,非典型X世代。曾任職日商貿易公司,現專事翻譯以及寫作。自認祖先的好壞基因一樣不缺都收到了,所以年將半百還在「游」。不過,既然有機會重溫得獎的喜悅與榮耀,恐怕今後要「游」快點了,否則實在對不起祖先,至少得趕在腦細胞退化前多寫點。
至少確定了三件事:持續讀、持續寫、持續看。對於閱讀有點挑食,對於寫作十分堅持,還好進步了點…不信「奇蹟」、「偶然」這回事,但相信「宿命」,所以繼續在「讀」---「寫」中輪迴。對於電影則全憑直覺挑片,葷素不計、選片不選人,從不執著於某位導演或某位演員,目前已練就「挑十中九」的功力,也省了不少租片錢。
雖然小學時文章曾上過校刊,國高中聯考作文都是高分,但升學之路還是沒走對。小學五年級暑假,一口氣讀完二十本青少年版世界名著全集;高中開始接觸三島由紀夫,一腳踏入純文學領域,另一腳則是倪匡、金庸、古龍、江戶川亂步、松本清張的小說。
大學時期開始寫詩,也嘗試寫小說,但無疾而終。留日時期,才開始大量寫詩以及一些雜記隨筆。返台後,陸續寫了幾篇小說,皆未發表。我鍾愛創造故事的感覺,對它的依戀超過一切,我的世界也因它而開展。人生有太多不確定,「自我」也不斷的在變換著,但是對我而言,寫作卻是「真我」的一部份,它不會改變,因為就算我疏遠它了,它還是會來找我。

我還在寫、還要寫,直到敲不動鍵盤、無法思考為止。

創作理念

 

也不知怎的,鍵盤敲著敲著,把一種自己都有些意外的「風」給敲了出來…
毋庸置疑的,我在構思『血漢橋』時,腦子裡一直甩不開「愛情」這個元素,而圓滿的愛情一向不是我的創作目標,反倒是殘缺的愛情之於我方有致命的吸引力。如果『血漢橋』是一齣戲,那麼我一路都不希望主人公走得順順利利、皆大歡喜。
正巧,寫作沿途,這幾個主配角都挺配合的,活得是坎坎坷坷、鋼索上過日子。至少其中有一位始終過得表裡不一、不踏實,在擁有與失去、實與虛之間擺盪。
那正是我要的。
於是,當他們各自的生命中出現意外、轉折之際,包容、原諒等較美的人性,才得以躍出紙上,寫得我是不能自已。待完成時,再回頭讀去,還真有點「被他們牽著鼻子走」的感覺。
當然,我很清楚,再怎麼樣這都與作者的潛意識脫不了干係,所以,如果我曾為這部作品的人物、情節掬一把淚,那麼,也正是在為我自己流淚。
本來就想寫一部有關鏢局的故事,清末的場景以及小說中的語言,其實已先被定了調,後來,在蒐集資料時,一個點子撲過來,讓我為這部小說的主軸也定了調,後者純然是意外,除了讓作品陽剛的基調有些稀釋之外,同時也令我領略到增加小說內容緻密度的方法,我認為這正是通俗小說或劇本應該追求的方向,即「主題」的盡量清晰具像化,否則,便形塑不出故事的高潮以及趣旨。
因此,「殘缺的愛情」以及「凸顯的高潮戲」,便是這部『血漢橋』唯二的創作企圖,其他所有的內容,都是襯托,都是「開花」的過程。
我盡我所能寫得豐富、有說服力,幸好承蒙評審們不嫌棄,才讓這部作品有現世的機會。我非常感激,因為這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24 Copying © 2010 BenQ Foundation. All right sreserved.
1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