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晉入複審作品名單揭曉
第七屆「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於2016年12月31日截止徵件,來自台灣、中國大陸、美國、香港、澳門、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等地區,總計205件作品。遍佈全球華人地區的來稿讓本屆作品類型多元豐富。初春時節,寒意漸遠春暖花開,初審評審盡心盡力將稿件審閱完畢,提供閱讀建議,希望讓未來參與「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的創作者們,更能掌握電影小說的創作方向。
吳鈞堯表示,在本屆作品中,可見「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經過歷年努力,以得獎作品建立電影小說的「個性美學」。此次參賽作品,電影與小說,彼此「滲透」的味道,越來越融合,漸漸形塑出「以故事為主小說技巧為輔」、「以構思奇特為主哲思探討為輔」、「有好看劇情與俐落敘述」的「電影小說」風格。
陳雪認為,此次投稿作品,取材多元,主題廣泛,亦不乏有出色的故事、令人深思的內容。可惜在電影感的呈現上有出色表現者較少,做為長篇小說有可讀性,但若要拍成電影則必須更為精簡,主題應更為凝練。
何致和認為,此次以奇幻和犯罪推理為創作類型的作品,在故事架構和敘事上採用了許多新穎大膽的方式,展現了豐富創意,也考量了文字和影像之間的關係,令人耳目一新,具有改編電影的潛力。可惜作品在故事性的表現上仍稍嫌封閉薄弱,少見格局較大的作品。建議除了用驚悚血腥畫面場景製造震攝效果外,更應該加強情理安排和人物刻畫,讓作品能以情節挑逗觀者情緒。
宇文正提出,這落作品中,推理、奇幻〈或科幻〉仍俗大宗。但凡推理,則須邏輯縝密,又能出人意表;凡奇幻,則須奇譎壯麗,否則難以脫穎而出。表現較佳的作品,反而都是對社會、人性有較細密的觀察、較佳的寫實能力者。
李維菁表示,審稿作品中,奇幻推理穿越作品比例之高令人驚訝;而描寫社會現實之作品,又多為家暴、單親導致犯罪的制式作品,偏重單一的比例令人擔憂。而,奇幻偵探推理之作,應著重資料研究、角色創造以及想像力運用,但多數作品多是已有知名影視之套用,缺乏對當代生活、人生乃至於現實之真正關懷與觀察,不免可惜。若多放點心力提升小說能力,能讓電影小說更為傑出。
多次擔任初審的劉梓潔認為,經過多屆累積,大陸與台灣作者的作品分界益發明顯。大陸擅長鄉野奇譚、偷搶拐騙的題材,而台灣則青春愛情、動漫奇幻,雖各有特色,但在無國界的小說世界中,這種分界應越模糊越好。建議作者們仍需磨練小說敘事能力,建立自己獨特的語言。
黃崇凱更是建議,本屆投稿作品,常見為鋪陳故事情節發展,設計太多為驅動而驅動的橋段,忽略角色本身的合理性,欠缺基本的說故事能力和架構觀念。創作者或可多做觀摩(找出喜愛的電影或小說)和練習(找出一個特殊的切入視角或設定),先學會掌握500字故事大綱。有了反覆錘鍊的骨架結構,再逐漸填充血肉,以免頭重腳輕、虎頭蛇尾。
黎煥雄說,本屆投稿作品,部分取材範疇仍稍為狹窄,過多奇情與特異功能取用,卻少有真正拓展想像或者象徵深度,人文底蘊不足,建議寫作者應用字更精確,注意別字,增加掌握長篇作品結構張力的能力。
言叔夏認為,「電影小說獎」既然預設了一個”小說”形式,在作品形式的要求上,就應該有”小說”基本規範的形式。這次的許多作品似乎昧於”電影”二字,在題材選擇上常見天馬行空,導致作者難以駕馭,在形式上亦為了小說劇情的開展,大量用對話鋪陳,顯得瑣碎。”小說”仍應有最基本的文字能力,小說的結構、敘述方式、虛構設計……都必須自成一個立體的語言結構體,需要技藝。通不通俗是一回事,類不類型亦是另一回事,重要的是,文字的技術,有沒有辦法說服讀者。
耿一偉表示,電影小說應具備電影所該有畫面感,與小說的文字魅力(或者說用文字喚起畫面的文學能力)。部分作品在文字、故事與深度上都讓人驚喜,符合觀眾透過類型來設定對電影期待的特色要點。掌握對白的重要性,可避免落入常見的瑣碎對話,以達成推動動情節,接漏角色或論述主題的核心作用。「誰看不懂電影,沒看過電影?」電影小說這門技藝,看似簡單,其實並不容易。
第七屆「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初審評審老師名單(排列順序依姓氏筆畫):
宇文正、何致和、吳鈞堯、李維菁、言叔夏、耿一偉、陳雪、黃崇凱、劉梓潔、黎煥雄
第七屆「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晉入複審作品名單:(排列順序依作品名稱筆畫)
(有時候)正義是個死小胖
79號公車
Moffy
三生
三疊紀
大處刑國
太平人間
幻術時代
出谷記
四色黑
尼細亞之哭
未亡人
永夜國
生之光
如果台北與香港不能相愛
旭富一號事件
灰燼
床邊昆蟲學
私力救濟
京都樂園
盲點
空繭
金絲雀症候群
信用御守
冒牌乩童
拱豬
星球歷史
活字天書
突襲寫字樓
烏鴉之眼
迴
逃亡
馬路江湖
鹿耳門之翼
最後一日
雁過留聲
獅公奇案
落黃泉
電影院
滾石
漣漪
髮膚之愛
駭客雙飛胖
謊言之屋
還俗
歸西遊記
藍調
繩端的海豚
邊境
騙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