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文學新浪潮 第七屆「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 《拱豬》、《繩端的海豚》、《尼細亞之哭》分列前三名 (上)
第七屆「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名次揭曉
首獎「拱豬」洞悉世代悲喜幽微
第七屆「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收到來自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共計205件作品。經初審、複審選出16篇小說進入決審。
連續擔任「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七屆評審的小野表示,從第一屆到第七屆,一種電影小說類型、甚至文本,仿佛已經慢慢成形了,相較於過去寫實文藝或精緻文學作品比較少,反而突顯了可拍性,也許這種小說叫做有電影感的小說、可拍性小說。周芬伶認為,本屆作品題材多樣,寫作水準較一致,意念不錯,在奇幻、神異題材頗有亮點。鄭芬芬覺得,今年作者的小世界氛圍強烈,與社會的接觸感較少,相對以往,在人物或者文字、情節上都較缺乏吸引讀者的一個鉤子或靈魂。
林靖傑指出,電影跟文字最大的差別是「人的情感表演無法用文字的抽象描寫帶過」期待電影小說作品能朝文字閱讀與影像畫面、節奏、情境的想像並進。駱以軍認為,兩地作者相較,大陸作品在處理城鄉結合的題材表現優異。尤其書寫人的位置跟狀態,以及人情世故關係中的抒情或傷害型態的角度相當特別。而台灣的作者們正在發生一種演化,年輕作者似乎在尋找創作電影小說的出路,透露出想要跟電影更接近一點的想像。蔡國榮表示,推理作品比例高,也許意味著電影市場有這樣的變化。他建議,不管是寫實或是創意、推理、奇幻的題材,還是要試著用文字呈現影像的趣味,在書寫影像畫面震撼的同時,感情的書寫也要更加深入豐富。
經過作品討論與投票,決審評審從入圍的16件作品中,選出本屆首獎《拱豬》、貳獎《繩端的海豚》、參獎《尼細亞之哭》與兩篇佳作《三生》、《79號公車》,共5篇得獎作品。得獎作品將由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連載刊登,並由「時報文化」出版發行作品集。
首獎《拱豬》 瀰漫的市井偎擠窒息感 洞悉世代、階級幽微人性
典型大陸「城鄉結合部」的題材,以無奈瀰漫全文的窒息感,低訴兩代人的幽微希冀,勞動階級父母在市井偎擠,絞盡腦汁求生求進,年輕世代被動地背負一身期待,轉向追星掛網千萬人中,找尋生命存在歡樂的肯定。接足地氣的表現,獲得評審首獎肯定。小野認為,《拱豬》寫出兩代大陸人的困境,以及有別以往的母女關係。林靖傑說《拱豬》通篇文字成功烘托「拱豬」這個篇名與主旨,敘事中揮之不去的油膩髒汙,讓讀者也像掉進泥濘中。周芬伶表示《拱豬》寫出沒有超升希望的混亂世態與人際,說明現代人的絕望與泥濘不堪的處境。蔡國榮認為《拱豬》將方興未艾之「粉絲變現學」之社會異象,做出深刻的演繹與詮釋。鄭芬芬說《拱豬》幽默、荒誕、隱喻、情懷兼而有之,突破地域的語言隔閡,帶領我們認識網路到達不了的人心。讓人忍不住想疼惜這個少女、呵護這個家庭。駱以軍表示《拱豬》透過一對母女,將小範圍市井與年輕人的虛擬之境兩個世界,細密的串連在一起。小說中,無論老少都帶有賭徒的魔性,為了生存扭動磨蹭,如拱豬一般,無名且無奈的偎擠著。
貳獎《繩端的海豚》 校園霸凌小品 情節出人意料犀利瓦解道德威權
書寫校園青少年霸凌悲劇,強者欺凌弱者的循環,人物性格設定展現台灣社會縮影,在細膩又犀利的刻劃情感下,施暴者與受暴者都令人同情,有別以往窠臼劇情的安排,獲得貳獎。小野表示,《繩端的海豚》充分掌握電影剪接技巧,在忽前忽後及忽回憶中勾勒了和台灣社會最貼近的故事。林靖傑認為《繩端的海豚》許多動作與畫面細節的描述頗具電影感,讀者可透過文字感覺影像的節奏與氛圍,是成功的電影小說書寫。周芬伶表示《繩端的海豚》情節與人性的掌握特別細膩,分場接近劇本,節奏明快,結局的反轉,改變凶手殺人的鐵律,說明惡意也可導致死亡。鄭芬芬指出,《繩端的海豚》以推理模式講述故事,兼顧霸凌事件所有人的人性多面化與環境因素,不同於一般霸凌題材的弱勢者敘事視角。蔡國榮說《繩端的海豚》針貶「霸凌」與「卸責」的心態,至為深刻,對於死者與資優生的友誼,則推衍得十分動人。
參獎《尼細亞之哭》 末日寓言小說 自創詞典虛構重組現代生活
以末日寓言小說講述人類文明普遍的毀壞,自創詞語創造一個寫擬呼應真實的烏有之國,關注多方議題的企圖與格局,榮獲參獎。林靖傑表示《尼細亞之哭》從遠古語言的創造,到未來末世文明的塑造,這是一部具有史詩野心的秀異之作。周芬伶認為,《尼細亞之哭》作者的文字與想像力卓越。藉烏有之邦投射現實,奇幻中有真實感。投射而出臺灣或現代文明的困境,企圖遠大,主題宏偉,場景的搭設具體真實。駱以軍贊成《尼細亞之哭》充滿原創想像力的將我們所處的台灣,拗折進一個遠古神話般,又充滿重金屬風的幻異之境。
佳作《三生》、《79號公車》 文字書寫韻律動感 影像畫面活靈活現
描繪山中僧侶三世因緣美如絹畫的《三生》與具有拍成王家衛式電影條件的《79號公車》同獲佳作。駱以軍認為《三生》美如絹畫,人物間對話,壓抑隱藏在僧侶空寂話語後的莫名情意,惘惘威脅,懸掛之念,彷彿光陰的流動。林靖傑說《三生》繼承了唐傳奇、清聊齋以來,中國志怪小說的路數,是當代華語電影非常值得期待的一種類型。周芬伶認為,《三生》似三島由紀夫《金閣寺》般地追求絕對的美與不斷輪迴的愛,宗教的超越性與愛的宿命行成張力,文學性強。蔡國榮說《79號公車》運用裝飾性的文字富韻律感,心理變化的描寫具影像感。小野表示,《79號公車》試圖寫一種現代感,人物個性塑造很特別,比較突出。鄭芬芬表示《79號公車》裡的所有人物,就算沒有故事,都會吸引你看下去,讀者會因為《79號公車》變成愛聽故事的人。林靖傑認為《79號公車》不時閃現雋永佳句,雖呈現片段式的意識流,但具有拍成王家衛式電影的條件。
初審評審:宇文正、何致和、吳鈞堯、李維菁、言叔夏、耿一偉、陳雪、黃崇凱、劉梓潔、黎煥雄
複審評審:李志薔、袁瓊瓊、郝譽翔、楊翠、楊澤、鄭秉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