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電影相見歡 - 惡魔的偏差值


文 / 神小風
2012-11-28 中國時報
 
在我動筆寫《消失打看》的電影小說之前,導演只說了一句話:「寫妳看到的東西。」我手裡拿的是劇本初稿,簡單的A4紙裝訂,厚厚一落當然全都是字,心頭不免冒出大大的問號:「我什麼都沒看到啊?」

我猜想,小說和劇本最大的差異,在於他們是不同的容器。劇本重情節、對白;小說則重氛圍、文字質感;當然,這只是一個籠統的分類。或許場景大多在導演腦內演練,是故拍攝用的劇本相當粗糙,簡單的動作指示和大量對白,寥寥幾筆人物描述,毫無立體感。該怎麼把這在腦海中轉換成影像,進而使他們走動、交談,充滿機鋒的對話,每個動作的心理轉折,是一巴掌還是一個吻?這些那些,往往都是寫作者的功課。

於是我總一人在夜裡反覆念誦,慎重虛擬一座他人身世;穿幾號鞋、領多少月薪、愛哪家電子產品,諸如此類。想像他們笑,發怒或哭泣,適時或過量的加些笑果。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裡」,那些彷彿不重要的瑣碎片段,全是他們的生活。是故電影小說並非指忠實呈現導演所想,而是以自身角度出發,折射出電影的不同角度。如果故事本身的質地好,總是經得起多方折磨,如古今中外的眾多經典電影不斷被翻拍、改編,正是證明了這件事。

於是我當真看見他們了,喜孜孜的急忙動筆,等到見到電影問世的那刻,才發現兩方所理解的某些片段差異甚大,「該怎麼辦呢?」是誰轉錯了彎,莫非我所目睹的那些親密又哀傷又俗濫的過往,從來沒有發生?我們起點一致,但終點遙遙兩端,其中的差異真可稱之為「惡魔的偏差值」了。但創作畢竟是種手工藝,這般因人而異的偏差,也正是電影或小說最有趣,也最逗引人的部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