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電影相見歡 - 階級、好日子與女性自由


2012-12-26中國時報
文/張怡微
 
電影節上看了波蘭斯基的老片《黛絲妹妹》,節後又看了英國版的《安娜.卡列尼娜》,兩部片都出自經典小說,展現「放著安穩日子不要過」的勇敢女性。可一旦通過影像,原先的故事核彷彿歷經濾鏡檢閱,形成新風貌。
 
《黛絲妹妹》和莒哈斯的《情人》很像,都是封閉環境中階級錯位的愛。現代人很少體會到如此強大的落差。一個是貴族身分卻家貧的少女,一個是有錢卻身分低微到靠購買爵位才能體面生活的闊少。我們難用現代眼光解讀這種情感上帶著危險的攀附與排斥。
 
中學時讀黛絲,覺得她被阿雷克強暴一段真悲慘,雖然寫得隱晦,但與後文黛絲向深愛的丈夫坦陳經歷卻慘被拋棄形成強烈關照。大學時歷經些人事,忽又覺得,阿雷克雖然強暴黛絲卻十分負責、又那麼有錢,還真心愛她,也不是罪不可赦。
 
然這次我忽然意識到誤讀。波蘭斯基的中規中矩並不能表現出「階級感」這個現代社會早已用經濟秩序來彌合的舊東西。《情人》中尚能通過年齡、膚色來製造視覺衝突,《黛絲妹妹》中所能展現的只是貧富。黛絲與她那個常拿身分來說事的父親一樣清貴的很,對她來說愛與慾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迷思,她憎恨阿雷克用錢買來的爵位。所以她不願意面對一個卡列寧式的無愛亦無過錯的伴侶。她最終殺了阿雷克,自己也被絞死。
 
階級常常以貧富展現,但更多是一種心理感受。它驅使著命運的發生、轉折。我們對於身邊人命運的理解,其實和電影一樣也是透過外觀與視覺解讀,總是會有所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