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決審會議紀錄
【中國時報】2013.6.28
■決審委員:小野、吳念真、馬家輝、陳玉慧、蘇偉貞、盧非易
■入圍作品:《愛的圈套》、《光線之城》、《缽裡》、《平凡先生》、《好走》、《小鎮道士》、《一聲雷》、《風住之庭》、《拯救老店大作戰》、《Black or White Cafe》、《追》、《浮豔誌》、《雲南小提琴》
第三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共有175件作品參賽,集結26位知名文學家、評論家、電影編劇與導演,分初審、複審、決審三階段評審。本屆投稿作品故事內容與敘事風格迥異,從社會寫實、愛情、歷史、武俠到奇幻虛構創作,挑戰文字與電影影像間的思維連結。
已經參與三屆評審的馬家輝說,若以「電影小說」做為前提,兩個主要條件:文字藝術的表現能力,以及作品能夠被改編,包含故事結構、人物塑造、以及環境背景等,是他評選電影小說作品的主要考量。首次參與評選的蘇偉貞,重視作品中角色人物深度,而盧非易則考量作品的流暢敘述與作品是否具有特色能夠加以改編。小野重視創作者的文字表現與故事內容趣味性,陳玉慧考量視覺拍攝的可能,以及故事劇情流暢度。吳念真則重視小說帶給編劇的素材是否夠完整而豐富。
主辦單位為鼓勵並肯定創作者的投稿作品,讓未符合徵件辦法字數的《鬼打棒》與《原爆001》兩件作品入圍決審,但決審評審對此狀況進行考量與裁決,經過討論後,決審評審一致認為作品字數對於作品的結構、內容布局與完整度有明顯影響,因此,決審評審全部同意接下來的評選過程不討論《鬼打棒》與《原爆001》這兩件作品。
決審會議由吳念真擔任主席,經過四輪投票與討論,評審們從入圍決選的其他13件作品中選出首獎《好走》、貳獎《小鎮道士》、參獎《雲南小提琴》、佳作《愛的圈套》與《拯救老店大作戰》共5篇得獎作品。
以中國大陸偏僻村莊綁票故事為主題的《好走》,熟練的文字,對小人物描寫刻畫深刻,得到評審一致青睞,獲得首獎。盧非易覺得《好走》有鄉野文學況味;小野認為劇情高潮起伏,又有許多民俗文化生活幫襯,可以預見是一部好看又不失深度的文學改編作品;吳念真對於該作描繪中國鄉村生活的印象深刻;陳玉慧則認為透過一個被擄孩童的眼光描寫,大有異地風土民情的趣味;蘇偉貞則讚美劇情張力建構在「距離」的落差之上,創造出顛覆都市、現代人知識經驗與判斷力的荒謬喜感;馬家輝建議由寧浩執導,可悲可喜的劇情鋪排,是難得的電影小說。
《小鎮道士》描述高中生以道術獲取社會認同的過程,題材與筆法新穎,獲得貳獎。小道士承亡父志業,一路跌撞,卻總是預料言中,最後卻無法違逆天命。蘇偉貞說《小鎮道士》敘述高超,求神問卜的人認為小道士能夠掌握命運,反而成為小說最強的反諷;盧非易認為此作描寫一般大眾想不到、稀奇古怪的東西,寫得理所當然,叫人艷羨;陳玉慧則欣賞作者以通俗手法編織荒謬劇情,看似喜劇卻頗有寓意;小野認為此作是一部在下筆之前,便已考量未來拍成電影後如何面對台灣電影市場、文化平衡考量的深思熟慮作品;吳念真則說若好好改編,絕對會是一部非常有競爭力的台灣電影。
《雲南小提琴》獲得參獎,小野認為該作揉合現代感與歷史感,音樂和美術在影像中展現的可能性,都為作品增添改編創意;吳念真則大力為此作拉票,認為故事中所描寫的樂器、音樂、時代背景,都能成為改編時的優良素材,呈現豐富影像畫面感;蘇偉貞表示以太極拳詮釋音樂,互為陰陽,是對音樂很奇特的詮釋手法;馬家輝覺得作品中人物描寫都很有味道;盧非易認為故事情節與人物人文質感,使作品多了其他現代虛構故事所沒有的素樸感;陳玉慧則認為作者以琴藝為題,樂音遼闊,故事動人。
背景取材台灣日據時代的《愛的圈套》與以香港飲食文化為故事軸心的《拯救老店大作戰》,是本屆進入決審作品中,評審均一致認為作品筆法圓熟、情節控制得宜的佳作。蘇偉貞說《愛的圈套》創造一個看似熱鬧詭奇的情節,若推理層次能更加細膩,以人物推動情節的說服力會更提升;陳玉慧則說《愛的圈套》結合歷史愛情與偵探題材,一路寫來流暢輕快,但歷史考據略嫌不足;馬家輝認為《愛的圈套》作者有非常老練的小說工夫,是一部很符合比賽期待的作品。吳念真說《拯救老店大作戰》是一部故事情節流暢的通俗小說;小野則表示作品中融合電視真人實境秀的通俗劇情,讓觀眾可以輕易進入故事,享受電影小說所帶來的趣味;盧非易認為《拯救老店大作戰》作者經驗豐富,處理人物矛盾、事件衝突、戲劇張力和時間壓力,都非常專業有方。
第三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決審會議主席吳念真認為,最重要的仍是創作者把一個故事講好,能夠吸引讀者。再來,就是作品中表達的情感、節奏,還有故事結構完整,從影像的角度來看也很流暢,就是構成一篇好的電影小說的要件。
2012 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得獎名單
首獎 王虎森《好走》
貳獎 周維剛《小鎮道士》
參獎 郭昱沂《雲南小提琴》
佳作 譚劍《拯救老店大作戰》
佳作 施百俊《愛的圈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