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電影與夢 - 大亨小傳


文/張輝誠

1925年費茲傑羅寫成The Great Gatsby,出版後並未受到讀者青睞,直至1950年後方才重獲肯定與推崇。約莫這個時期,1954年台北有了第一本中譯本,直到今日,台灣多譯為《大亨小傳》,中國大陸譯成《了不起的蓋茨比》,竟已高達四十七種不同版本──彷彿全世界的譯者都想透過翻譯此書,向費茲傑羅致敬。這裡頭當然包括了「我仔仔細細地反覆閱讀這部作品,一個角落一個細節都不放過,許多部分幾乎能背誦下來」的村上春樹,他也將此書譯成日文。如果大家記憶還牢,應該馬上能想起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主人翁渡邊徹能讓性格孤獨的旁人對他敞開內心,擁有獨特的旁觀冷眼及深切自省的特質設計,其實都和《大亨小傳》的主人公尼克旁觀與交往蓋茲比的寫法有著直接的仿用與汲取。

叫人吃驚的是,《大亨小傳》在出版一年後(1926)立即被翻拍成黑白無聲電影,可惜當時母片已遺失,如今不可睹見。直到今日,《大亨小傳》被翻拍成電影已達五次之多。最近的三次,分別為1974、2000和2013,這三部片我都看過,若單就重現小說爵士年代上流社會之聲色繁華、富麗堂皇而言,時間越晚的影片處理得越好,且看今年巴茲魯曼導演所導《大亨小傳》,細節之講究,豪宅、寶車、佳人、美酒、音樂,無不美輪美奐,讓人目不暇給、嘆為觀止,超越前兩部片多矣、遠矣。但是,若回到小說本身來看,三部電影固然都極力遵循原作的情節,極力捕捉蓋茲比因愛而興起的傳奇崛起力量、夜夜笙歌的豪縱宴饗、甚至無辜受死後的冷清寂寥,以及湯姆與黛西的雙出軌、自私卸責與無情遠走,當然還有尼克的冷眼旁觀它樓起樓頹、人聚人散。

可是,卻沒有一部影片,能夠真正拍出費茲傑羅那叫人驚嘆的美麗文字與節奏,以及他念茲在茲的「這部小說主旨是在『幻象的消滅』上──正是這種幻象才使得這個世界那般鮮豔。你根本無須理會事情的真與假,只要它們沾染了那份魔術般的光彩就夠了。」然而,鮮豔易現,幻象難攝;真假可辨,光彩難再得啊!

影片如此,翻譯恐怕也是如此,眾人也就可以想見,新的譯本、新的影片,日後只會層出不窮、一再出現,因為捕捉那鮮豔的幻象、事物間的魔幻光彩,正如同那碼頭盡處的綠燈,一閃一閃,兜引著前仆後繼,一代又一代的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