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達光電於2003年開發中部科學園區時,發現了西大墩窯的遺跡,經委由中央研究院近6個月的考古發掘後,確認屬於清代中晚期漢人社會燒製日常生活用品的陶窯,此類型窯址罕見於台灣地區,深具文化資產保存價值。
明基友達基金會特別為西大墩窯設計防護區,謹慎維護此重要文化資產,使位於中科園區道路旁的窯爐古物,不受外在環境影響破壞,同時設立西大墩窯的解說牌,並展示部份出土文物,整修工程於2006年12月12日動土開工
,屆時西大墩窯將成為中科園區的重要地標。
窯爐遺跡與防護區設計透視模擬圖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次發掘出土之遺物,在學術研究與文化資產二方面將均有具體效益。從窯址遺跡的地層堆積與出土遺物整理建檔之初步分析成果,將可建立臺灣本土早期製陶業的重要歷史檔案。
窯爐遺跡所挖掘出之標本,目前已完整保存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灣考古館,供後續文化研究之用。
此外,窯爐本體所顯示的意義與壯麗外觀,透過專業設計的規劃防護區展示,將使台中科學園區展現具體之古代高科技意涵與文化歷史意向。
窯址遺跡出土遺物 |
|
|
|
窯體整修開工祭拜儀式,前排左二,中科籌備處主任秘書郭坤明,左三,友達光電林瑞娟協理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大墩窯•一部生活的歷史紀錄
西大墩窯所發掘的文化遺物,以燒製過程的硬陶器為多,成堆散佈在窯爐旁形成層疊的廢棄堆積;同一堆積之內,也可見到不少燒製窯具以及少量當時的生活用具,各項發掘之器物分類如下:
窯具:為燒製陶器所需等相關器具:如匣缽、墊餅、支柱、磚、土塊等。
窯產品:為窯爐的製造成品或半成品、廢棄物等,多為陶容器,其中可見大型甕形器、小口的大件罐形器、小型茶壺、陶罐及碗形器等。
生活用品: 為窯爐工作人員(製造者)所使用日常用品:如瓷片、玻璃、圓板、鐵釘等。
建築用具: 如灰瓦。
生態遺物: 窯址底層出現大量貝殼,並可見火燒與木碳碎屑遺留,這些生態遺留可能與當時窯工的食用行為有關,如貝類及獸骨等。
陶片殘件。
以上標本共計428 箱,此外,另有一件大型陶甕及二件口緣因燒製過程中釉汁黏著而相扣的罐缽形器標本共計2 箱,標本結束整理的總箱數共計430 箱
|
圖1:匣缽,器形大小不依,呈平口平底圜狀,側身可見以尖器穿孔痕跡
圖2:墊餅,燒製溫度高且器體厚重,其形制有圓矩形、橢圓形及矩形
圖3:器面陰刻有「兵」字之棋子,藉此推測圓板等器物可能作為娛樂工具 |
|
|
|
圖4:支柱,器表上一端可見明顯的手指捏製痕跡,另一端則為平面
圖5:陶容器中可見陶甕、陶罐等器型,上圖為其口緣
圖6:一口緣與一腹片因燒至溫度過高而產生相互黏合等現象 |
|
|
|
圖7:青花瓷片,紋飾多為草葉花卉
圖8:飾有滾邊波浪花紋之陶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