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短尾信天翁自彭佳嶼的滅絕,在台灣的自然生態保育史裡,無疑是一個區域性物種消失的重要指標。從年輕時,對這個議題,我始終充滿高度的好奇和關懷。我用了百年前的一張彭佳嶼地圖,以及現今衛星航照圖,描繪了兩張大家都很陌生的島嶼,鳥島和南小島,搭配自己的信天翁插圖,做為對照,讓大家瞭解這種傳奇鳥類的故事。三張插圖,分別陳述著不同時代的重要事端,目的並非為了懷念,反而是積極地想尋找一個新的可能。 |
第1張:鳥島
善於海上飄泊,一日滑翔千里的短尾信天翁,一度活絡地繁殖於北太平洋的諸多孤島上。由於其羽毛適合做為枕頭、羽毛衣等材料,百年前,約有五百萬隻,遭到獵人大量捕殺。太平洋戰爭以後,一度消失。鳥類學者曾宣布,牠們已經絕種。沒想到五○年代初,又有人在日本的鳥島發現,尚有幾十來隻殘存著。 |

第2張:南小島
上個世紀末,短尾信天翁除了在鳥島棲息外,似乎未再找到任何允當的繁殖地點。鳥島是個活火山,鳥類學者很擔心,島上的火山隨時會再爆發,噴出泥漿,淹沒這個傳統棲息地。這塊最後的家園有可能,一瞬間消失。
所幸,釣魚台東南方的南小島,出現了第二個家園。目前,有一百多對在此繁殖。以前釣魚台也有短尾信天翁棲息,但並非此島。為何這裡會成為適當的地點?除了草原外,允當的面南山坡,強大的海風,以及無人干擾,想必都是重要的因素。 南小島的啟示,讓其它小島也有了契機。只要它們的環境允當,相信都有機會等到短尾信天翁的重新回來。 |
 |
第3張
彭佳嶼是台灣北方的三小島,如今有少數的駐軍和氣象人員在此守衛。三○年代以前,短尾信天翁曾經在此島大量棲息。1901年時,著名的台灣史學者伊能嘉矩還來此走訪,翔實地報導了短尾信天翁在此繁殖的情形。只可惜,此地並未嚴格保護,一如北太平洋其它小島,日後不斷有漁民來此獵捕。最後,導致全島的短尾信天翁快速滅絕。 知道南小島也有短尾信天翁棲息時,基於歷史情感和生態保育的認知,我也期待,有朝一日,牠們再度青睞這裡,當做牠們在北太平洋的第三個家園,或第四個。只要我們不再彭佳嶼隨便建設,覆蓋水泥地,興築各種通訊設施。反之,繼續保留廣大的草原,這一天應該會到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