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廖翊晴
獲得第四屆 BenQ 真善美獎大賽首獎後,我拿這筆獎金支付了一學期的英國宿舍租金,然後過著一如以往的生活。我還是我,傻傻背著相機到處走。除了一個微小的契機,一切毫無改變──如果我神經再粗一點,大概就會這麼說。事實是,那個微小但確實的契機,促成了一串連鎖的幸運。
「拍照多久了?」
這是我一直無法回答的問題。十四歲以前,我在全家出遊時按過幾次快門,只是換底片時經常曝光。進入數位時代兩年,觀光客有了重大進展:原來半按快門可以對焦,打開所謂的小花模式,近拍就不會糊掉。朋友稱讚我進步了(回想起來,他指的應該是沒有糊掉),於是拍了更多生活照……然而,晚飯前從硬碟挑出的幾張照片,簽中了頭彩,這是超乎想像的發展。
半信半疑的,我開始試著參加國際競賽。如果說BenQ真善美獎是第一枚幸運幣,在那之後,陸續得來的籌碼,逐漸修正了最初的投機心態。拍照從原先的享樂消遣,短短兩年之間,成為一種身體反應。多累積一張照片,新的認知就越清晰。
如今回頭檢視,那無疑是一個讓人感恩的起點 …… 更恰當的是,一道最初的步驟,教導我敬畏之情。雖有無數路徑通往門前,對我而言,那就是最好的因緣。
註:廖翊晴,第四屆《BenQ 真善美獎-夢想24小時》首獎得主,是一位七年級美少女,目前在英國溫布頓藝術學院就讀。作品《微型世界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