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吳敏菁】
四年前友達光電開發中部科學園區,挖掘出清代中晚期漢人社會燒製生活用品的「西大墩窯」,為保護窯爐遺址,明基友達基金會著手設計防護區和導覽設施,終於也出爐了,窯頂裝置12片太陽能板,照亮先民的智慧,這場古與今的科技交會,將於十五日揭幕。
友達光電在2003年開發中部科學園區時,無意間挖出疊層的陶製品,警覺地底是先民遺址,委託中央研究院進行6個月的考古發掘後,確認是一座屬於清代中晚期漢人社會燒製日常生活用品的陶窯,而且這類型窯址在台灣其他地區罕見,深具文化資產保存價值。
中科管理局和友達光電為保護及保存這一項要的文化資產,攜手合作,中科管理局先委託專業研究團隊中央研究院進行窯及周邊之發掘並對出土的遺物進行整理及研究。
這些年來,挖掘出土的遺物相當多,以燒製過程的硬陶器為主,包括窯具、各式陶甕產品和建築瓦片,並收集標本430箱,目前都已經保存在中研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灣考古館,供後續文化研究之用,將是建立臺灣本土早期製陶業重要的歷史檔案。
此外,窯爐原址的本體保存,也極具意義,友達光電及明基友達文教基金會除了將窯體納入友達光電台中廠區的整體規畫,並設計防護區及導覽設施。
經過了規畫和設計與施工,西大墩窯防護展示區,終於也出爐了,明基友達基金會響應環保節能的概念,特別在窯體頂端裝置12片太陽能板,白天大量吸收陽光,將之轉化為電能,提供西大墩窯的夜間照明,每日只要吸收四小時日照即可提供兩個晚上的夜間照明。
以現代科技來烘托先民的智慧結晶,顯現西大墩窯的魅力。這場古與今的科技交會,將於十五日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