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數:
  累積人數:
 

殼裡住著什麼軟體

李進文

我從事數位內容工作很多年了,當初,因為已故溫世仁先生嘗試要把電子書與手機結合,創造一個「華文書市無線瀏覽及下載電子書的行動平台──空中書城」,我們希望達到的理想是One Click To The Knowledge。真正讓知識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的限制,達到移動閱讀,終身學習的目的。

我和電信業的手機加值服務合作,把電子書放到手機平台(platform)。早期手機的螢幕小,也還沒有由WAP進入目前3G的世界,在手機上一頁只能看七十個字,遑論還有換頁、下載中斷等問題。我開始理解到,不是什麼內容都適合放進手機裡,而進一步加深我思考「什麼內容適合住進什麼平台」上的是詩,因為我寫詩的關係,試著將詩放進手機裡,結果,原本詩人最在意的「斷句」、「換行」因為畫面的侷限,出現慘不忍睹的情況。

對數位內容,我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必須先思考平台(載具),才能思考內容」,否則無法將最美好的閱讀形態呈現在讀者(Users)面前。

換言之,不能像寄居蟹長大了再找個新殼,而是殼就這麼大,只有某些「軟體生物」可以住。所以詩這樣一種「軟體生物」並不適合住在手機,詩的載具,目前我覺得最合適的還是紙張。但是,必定有未被創造發現的「某種詩」適合在手機的舞台表演。什麼樣的「軟體」生物適合住進什麼樣的「殼」,譬如火星文只適合住在MSN即時通訊和手機簡訊上,離開這兩個殼,就不好或不該存在。

我做動畫時,也是先想到「殼」(平台或載具),這個?如果是電視,那麼要製作半小時的動畫,我只能做22﹣24分鐘,不足半小時的部分,是要留作「閱讀」廣告之用,這是電視這個殼的特性。如果內容是放在手機上,那麼我必須考慮這個殼以無線網路封包一次寄出的bit數(容量)有多大,太大容量也不適合這個殼。

這是個有趣的現象,以前人們先有內容,再隨便找平台和載具(龜甲、竹帛、紙)來寫,現在我必須先看清載具,才想(或寫)內容。

我整理一下:思考平台→餵給內容→再回過頭來改良平台→再餵給內容。就這樣一直循環。「數位內容」於是由文字演變到圖文和多媒體影音。

平台(platform)於是愈來愈多,包括PC、手機、PDA、PSP、車上影視、航空頻道、TV、互動TV、CD及MP3播放器、電子書閱讀器…這些都是不同於紙本書的新閱讀平台,針對這些平台創造數位內容,因為每一種平台的閱讀群眾不同,無法以一種內容在沒有經過「形態」(format)的轉換和再創作之下,就能一體適用。

然而歷史走到近代,平台又與商業、流行趨勢和便利性結合,甚至被操作……以科技工具去開發人類的感官,但是,不一定開發了腦子。

不管數位內容的形態有多麼繁花似錦,最終必須回到人類的故事裡,因為「故事就是內容」,故事是不變的,只不過說故事的方式改變了。

啁銵 剝賢芸箸鈭撜 瘜唳郎撠撱箏極蝔貊旨 蝚砌撅 BenQ 蝢憭扯 蝚砌撅 BenQ 蝢憭扯 蝚砌撅 BenQ 蝢憭扯 蝚砍撅 BenQ 蝢憭扯 蝚砌撅 BenQ 蝢憭扯 瘛勗瘝寧閬潭 質牧 銝銝鈭格嗆 剖撠撱箏極蝔賣 ∪撘瑯憓脣飛 BenQ 蝢 怠怎閮 BenQ 舀銝餃蔣撠隤芰 2012 BenQ 憛 2012 BenQ 憛 剖撠撱箏極蝔貊旨 瘜唳郎撠撱箏極蝔賣
 
2007 BenQ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57 Shan-Ying Road, Gueishan Taoyuan 333, Taiwan Tel:(03)359-8800 Fax:(03)359-9000